

骨密度测试仪除了用于检测中老年人的骨质衰退情况,还可用于检查儿童的骨骼状况是否正常。
儿童时期是骨量积累的重要阶段,如果骨密度持续偏低,可能影响到孩子的骨骼健康,从而阻碍身高增长。下面教大家三种提高儿童骨骼强度的方法。
一、宝宝不挑食,骨骼更健康
提高骨密度妈妈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补钙。补钙固然重要,但是均衡的营养才是儿童骨密度增加的关键。2-5岁的儿童自主意识萌发,对食物可能出现不同的喜好,很容易出现挑食。这就造成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,可能会使钙、磷、锌、硒等摄入减少,相反的使脂肪增加,从而影响儿童骨密度水平。
为了保证儿童均衡营养,首先要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,对于孩子不爱吃的食物可以变换做法。
不挑食的饮食习惯能有助于满足儿童骨骼发育所需要的营养,从而提高骨密度水平。
二、户外运动能增加骨密度
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儿童,适当的给予长骨纵向压力,有利于骨维持正常的矿物质代谢。
美国儿科学会《优化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健康》中指出,每周三次,每次0分钟的跳跃锻炼,可以增加股骨颈的骨密度。
同时,户外运动过程能得到适宜太阳光照射,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,更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,从而有助于提高骨密度水平。
每次运动时间要控制在20-40分钟,注意运动强度,避免出现运动损伤。
三、杜绝环境污染 远离铅环境
环境污染也是影响儿童骨密度的因素之一。尤其是环境中的铅可直接损伤骨细胞,并且通过抑制维生素D3的羟化及阻断其作用,干扰钙磷代谢,从而影响骨密度。
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会让儿童接触到铅,过多的铅可以在肠道竞争性抑制钙的吸收,所以远离铅环境也能间接帮助儿童骨骼的健康发育。